时光印记2021勒多曼因攀登虫子Shino
感谢觅乐品牌和安第斯品牌的赞助,也感谢领攀金属和洛桑,还有号称登山界最帅的小青蛙。
查看更多图片请加微信,视频请关注抖音
我和你认识的时间和这座山一样久......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孤独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些自由而无用的事儿,可这些事儿却治愈了自己……
迷雾散去的一瞬间,我看到他,孤勇的站在悬冰川的另一侧,那个场景,在脑海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他的身后,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个垂直冰壁,海拔6000米,70度坡度,暴露感极强,这条线路据说是这座山峰最容易的,即使这样,整条线路从C1开始完全都是山脊线路,暴露感极强,我对暴露感极强的感受是约等于每一步都有滑坠的风险,这座山峰的体验感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是无与伦比的。电影可以重来,而这是我们的真实人生,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做到自己能力的极致。
攀登高山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 仁者爱山,因为仁者能够真正体会登山的意义。
登山所带来的启发和乐趣,如同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门,其魅力不仅限于是消遣或运动,更令人为之迷恋不已。
我攀登过许多座高山,这也是第一座令我在山上害怕自己会成为山河的唯一一座山峰,这座山峰的攀登体验感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无与伦比,最重要的是,我还活着,人生命短苦长,攀登不止,未来可期……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你与星河皆可收藏。
8月16日
回到康定,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城市,见到了熟悉的人,多吉大叔的儿子是我的好朋友,进山的前一晚盛情难却外加小青蛙的忽悠,在康定的演艺城打破常规喝了一顿大酒,以至于进山的前两天,身体一直难受不已,头晕的不行,肌肉还乏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BC才好转,以后进山坚决不能喝酒。
我们早晨10:00出发,14:00到达两岔河,今天天气很好,只是这条走了10余趟的线路,经过十余年,有些路我竟然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地貌变化比较大,很多地方变成了红石滩,贡确在前面驮装备赶马,此情此景,仿佛多年前不过是昨天。
我们一路聊着这十年的经历和过往,十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十三年前,我数次抬头仰望勒多曼因这座美丽的雪峰,谁又曾想,终有一天我能站在他的肩膀,俯看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人生兜兜转转,经历了这么多,又回到了原点。
风景确实一直都在,但是,年少轻狂的心终会消失。
8月17日,BC,凌晨2:30,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对我们而言,登山就是我们的人生,更像是修行,成长的过程。
玄妹开始剧烈呕吐,持续了半个小时,我和海盗起来,看着她难受,也只能递递餐巾纸给她擦嘴,高反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别人谁也帮不了,缓解不了,无能为力,这是身体在于高海拔剧烈反应,高反也是登山要过的第一关。
3:30看她差不多能躺下休息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饿了,想吃东西,吃了一块鲜花饼,心满意足的睡去,再醒来7:50,我在山上的睡眠,比在家里睡的要好,醒来觉得有点轻微头疼,喝了一杯水,赖在帐篷里不愿意出来,雾很大,湿气重,什么也看不到。
每天能见到阳光的时间总计加起来30分钟,所以趁着天气好一点赶紧各种晒装备和拍视频和照片。
早餐是玉米、紫薯和稀饭,小青蛙说发现我好能吃,我说吃你几根玉米你都心疼,爷爷的,他说玉米本身不值钱,但是在这里的玉米就是稀缺品了。
早饭过,XUAN吃啥吐啥,喝水都吐,决定下撤了。
攀登是一种情怀,是不想老了来后悔的人生,然而越长大越孤单,能够和你喜欢同一片天空的人越来越少。
8月18日,17:30,海拔5200M,C1营地。
吃过早饭,JUN也因为高反而无法进食,体能跟不上而决定下撤,其余人按照计划出发前往C1。
这一路沿着冰碛的边沿一路行走,翻上冰碛垄可以看到勒多曼因冰川长长的冰舌,冰川比十年前我去,退化了很多,贡确说有一天冰川全部消失的时候,人类也就完了.......
而你就是盛开着的,漫山遍野的温柔。
我问青蛙,为什么C1会选择在悬冰川上,而且周围不断的落石,一天之内至少7-8次,刚上到C1营地,一块长一米宽70公分,高60公分的长条形石头,就从山上朝我们的营地帐篷砸下来,我们分别朝不同的方向作鸟兽散,还好落到了上面的冰裂缝里虚惊一场,也因此,整晚睡在这里很没安全感,而且冰面泥泞,到处都是脏兮兮的,海盗说他上来的时候,冰川和岩石的混合处滑坠了2次,还要阿涛在,滑落的不远,但被吓得魂都飞了一半。
他说1999年日本人开辟线路的时候,这条冰川应该很宽大,现在冰川退缩的厉害,才变成现在的悬冰川的样子,或许再过些年,随着全球变暖,冰川退化完,C1营地就不存在了,这条线路也会消失……
今天一直在碎石坡前行,路不好走,像雪宝顶,岩石很破碎,走的很上头。营地在玄先是冰川上,一直在落石,突然间觉得,在山上,活着都是被挑选下来的概率事件,很大块的落石滚落下来,掉入了前方的冰裂缝,有点吓人,也因为这个场景,队友都忧心忡忡,只是没有人说出来,下山之后再讨论的时候,才知道大家都一样的担心。
天气不好,一直在云雨雾中行走,而这就是自由的感觉。
好喜欢地球呀,这颗五颜六色的星球能陪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我们。
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愿生活自在,去见喜欢的人,去看喜欢的风景,风景确实一直都在,但是,年少轻狂的心终会消失。
8月19日,c2海拔5700M
把灵魂揉碎,洒进每一片山河里。
从C1到C2这一段的攀登,暴露感极其强烈,先是两侧都是悬崖的碎石路段,全攀岩,5.9。
之后换成冰雪路线直上,踏错一步就要粉身碎骨的感觉。
要活的像风,没归宿却很酷。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我们相逢在秋季的冰雪之上,这座山峰山脊路线攀登的体验感极好,就是风险太大,坡度大,攀冰和攀岩的简单技巧和平衡感在这里显的尤其重要,核心的稳定性也为攀登必要的要素之一,绳索的操作也要熟悉,把自己置身于可控的风险中,然后去享受攀登的乐趣。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生活中自律,坚持训练并全力以赴,像太阳一样耀眼。
下午不到16:00,到达C2,C2在一个悬冰川上,能活动的区域范围很小,像一块被切成三角状的巨型冰淇淋蛋糕,悬于山间。
冰壁攀登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领攀金属和攀登队长洛桑的攀登姿势,确定和我不一样,还是因为我内心比较胆怯,所以只敢贴着冰壁攀爬,而他俩却可以把重心外移,比我负重大几倍的重量之下,接近行走的姿态,还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所以训练和经验,对于攀登真的很重要。
在C2营地的悠闲时光,闲暇下来,我思考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我为什么如此迷恋登山,得出的结论是,登山和谈恋爱的感觉是一样的,谈恋爱不就图个伤心图个难过,在图个分手那几天不饿吗?伤心难过不饿的状态,在抗高反的状态中,一直持续......哈哈哈哈
阿涛,是个话痨也是个逗B,有他的地方处处都是欢歌笑语,他可以从睁开眼睛就一直说话,不说话的时候就是在唱歌,除非他睡着了,世界才会变得安静。
(阿滔的巴黎时装秀款高级定制菜篮子包)
有时候你迷人的地方是在.就算你见过大千世界.经历所有.脸上写满了从容不迫.内心却依然孤独脆弱。
知足而上进,温柔且坚定
8月20日
2:30起床冲顶,爬的我昏昏欲睡,这个季节的贡嘎山区天气变化很快,每天当中基本能见到阳光的时间总计不超30分钟,基本都在云里雾里中攀登。
好在冲顶是在凌晨,黑漆漆的一片,冲淡了垂直冰壁带来的高海拔落差恐惧感,翻上第一个冰壁之后,结组前行了两个半小时,天开始蒙蒙亮的时候,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雪檐,另一面是坡面,不宽,我看了下海拔表接近6000M左右,金属离我们的距离大概有50米绳距,迷雾散去的一瞬间,我看到他,孤勇的站在悬冰川的另一侧,那个场景,我大概在脑海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在他的身后,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个垂直冰壁,海拔6000米,70度坡度,暴露感极强......
这条线路据说是勒多曼因线路中最容易的,即使如此,整条线路从C1开始都是山脊线路,暴露感极强,而C1本就是山体上一块悬冰川,还伴随着不间断的落石。
我对暴露感极强的感受是约等于每一步都有滑坠的风险,这座山峰的体验感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是无与伦比的。冲顶结组攀登的过程,在翻上第一个冰壁后,我几乎是昏迷一路睡上顶峰的,因为实在是太困了,C2的一晚基本没睡,原因是我的哥伦比亚防水滑雪手套湿透了,甚至可以拧出水来,于是在c2,我用可乐瓶子灌上热水,塞进手套,又用了两个暖宝宝贴在指尖,贴身放进衣服里,钻进睡袋,整完睡袋都是潮湿难耐的,再出发前,经过6个小时的身体自发热烘烤,手套终于干了,但是丧失了休息的睡眠时间,以至于攀登的时候,昏昏欲睡。行进间保护,金属在前面探路,只要是一停下来,我立刻就靠向冰面蜷缩着休息,实在是太困了,还饿的胃一直隐痛。攀登的过程就是一个忍受痛苦的过程,对于耐力、意志力和忍受痛苦的能力,我从未怀疑过自己。
肾上腺素飙升的过程和迷迷糊糊的状态交替......岩丹告诉我,他们说登顶了,一片雾,什么也看不到,能见度也就3-5米,和当时默语和RITA告诉我阿尼玛卿登顶的状态一样,心中没有波澜,我发现在登山的过程中,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感官的敏感程度都大大降低了,有些感觉甚至被屏蔽了......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不退缩,不动摇,无论多苦,多难,也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放弃。
上山容易下山难,向上攀登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活着下来的问题,导致我整个攀登的过程中都忧心忡忡会失眠,青蛙说我想多了,确实想的有点多,第一次在攀登的过程中,对山峰会产生恐惧感,而且这种恐惧感是一直伴随着整个攀登状态的持续。攀登状态不好的时候,只要稍微用余光瞥向脚下,顿时就提神醒脑,肾上腺素狂飙,瞬间清醒,连眼前的景色都变得清晰了。
回BC的路上,我给海盗说,勒多曼因旁边还有达多曼因、朗格曼因,一座比一座难,海盗说:叫曼因的都不是好东西,哈哈哈哈哈。海盗回到BC用了很长的时间,我一直和她边走边聊登山,回到BC吃过晚饭,钻进帐篷她把帐篷的拉链全部拉的死死的,说她冷,我摸了一下她的手,应该是体能消耗太大的原因,身体透支没有热量,9点我俩钻进睡袋秒睡,一觉醒来已经是凌晨3点。
每天都要担心自己下不了山的问题,所以,人啊,很多时候真的是要逼自己一把,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事情,或许自然而然的就做好了。
向死而生,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
攀登是一门艺术,它真的令人着迷。
凌晨3:55,此刻躺在大本营的帐篷里回想山上发生的一切,只想说一句,致敬那些优秀的高海拔攀登者,以及开辟线路的登山前辈,在这一点上,我放弃对所有民族的偏见。也致敬这次的金属和攀登队长洛桑。
整个攀登过程中,金属在冰雪路面上的操作干净快速高效,堪称完美。很多时候我恍惚间在他身上看到了李渊的影子,他们师徒俩甚至连动作都是一致的。而作为攀登搭档的洛桑,出色配合也为金属发挥自己的实力做出了充分的信心和安全的保障,这样的搭配组合,真的是难得,就像攀登结束后在康定的餐厅里洛桑告诉我的那样:好的攀登搭档,比在世间找一个契合的灵魂还要稀缺,你懂的。
岩石路线的保护点基本都是辅绳的杰作,冰雪路面,金属全程打冰洞,在下降的时候,有些保护站外加了冰锥做备份保护,双绳降,单绳降,一路上我对6毫米的绳子都没有什么安全感,总是担心会失效,对装备的不信任,这点不好。下降的时候岩石路线,金属还用蝴蝶结做了绳梯。观察攀登路线上的绳结使用,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绳圈的使用双渔人结最多,也有平结外加两个防脱结的搭配。
年纪已经摆在这了,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都已经过来了,余生,只要不死,就往死里折腾。
回BC的路上,目之所及之处是勒多曼因的顶峰,云雾缭绕,我脑海里突然想起南派三叔的云顶天宫。
我和海盗回望云雾缭绕的勒多曼因,也有九死一生的感触,我说今天早晨我们还在这座山的顶峰,终于回到安全地带,你迷惑了我的眼睛,直到我再次凝望你的身影。
我们生来就是探索者,而非守护者,这座山峰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既刺激又恐惧,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这也是唯一一座令我在山上害怕自己成为山河的山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攀登一座山的理由,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任何人的攀登,包括为了名或利。
但不管为了什么去攀登,一定需要在尽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与自然对抗的情况下去完成风险可控的攀登。
攀登的路还很长,未来可期,你只需要无所畏惧,自律勇敢的去生活。
古古评价这座山峰:是一座很不错的6000米级山峰…攀登路线地形丰富,难度适中,对体力、心理都有一定挑战,风景漂亮,暴露感也比较强,体验感挺棒的......
时光,人类,宇宙,空间,远古。一切皆是时间的印记。时光里山南水北,愿你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名业余选手,那么我希望你一直保持这种业余,但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多一点点多巴胺,身体充满活力。让自己保持训练,让身体健康、强壮、有力、充满年轻。
关于雪盲,因为哈气,镜片总觉得不清晰,冰雪路面随意的摘掉眼镜,导致C2营地的夜晚,整夜流泪。
关于手套和袜子的备用品,上山每次都会带备份,但是唯独这次没有带然后手套湿了之后在C2贴身烘干,以至于潮气使整个睡袋都非常难受,影响睡眠影响攀登状态。
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十分想念二北哥大本营做的饭菜。
崇尚冒险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推进剂,我仍旧怀揣着满腔热血,我对攀登仍满怀期待,我对自己仍饱怀憧憬,未来可期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