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研究院 | 许你温凉—Mont-bell 保温杯深度体验
19世纪末“杜瓦瓶”出现,保温瓶的雏形首次出现在人类社会。20世纪初保温瓶开始民用,人们对其趋之若狂,迅速成为了各户人家的家中必备品,尔后经过逾百年的发展,出于便携性的需要,现代保温杯应运而生。
在户外活动中,保温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经历了一天的跋山涉水,无论是夏季的一杯冰可乐,还是冬季的一杯温水,都能给我们疲惫身躯带来足够的慰藉。
这次安利给大家的是Mont-bell的Alpine thermo bottle 0.5。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杯子的数据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兴趣,作为一款标称“超轻”的保温杯,将近270g的重量已被我手中的“梦重力”甩出了一条街的距离。然而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这款Alpine thermo bottle(以下简称“ATB”)已成为我在户外徒步时最喜欢使用的保温杯,“梦重力”则被我留在办公室开启了枸杞生涯。造成这一结果的并不是因为ATB有何特殊的魔力,而是由于它的设计更加适合户外使用。
关键词1:长效保温
不同于日常生活,在户外徒步过程中,动辄走上八九个小时是很经常的事,而我们需要使用保温杯的时候往往是在最后身体疲惫时的那几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在户外对保温杯的保温时长要求更高。
我手中虎牌的“梦重力”保温杯的保温时长可以达到“86℃以上1小时,68℃以上6小时”,这一数据已优于市面上大多数保温杯,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日常需求。而在户外活动中却略显不足。因此,当我看到ATB的保温能力达到“24小时51℃”时倍感惊奇,这一数据也成为了我选择它的最主要原因。
烧开一壶热水,同时倒入“梦重力”和“ATB”以及我的osprey营地杯中,此时的水温测得是83℃。是的,你没看错,由于热传递原理,从我们烧开水到注入水杯的这段时间,水温已从100℃迅速衰减到80℃左右,如果没有及时倒入保温杯,这一数值还将迅速下降。
前文说过,在户外活动中最需要使用保温杯的时候是徒步结束前后的几个小时。以徒步8小时为标准,我在6、10小时两个时间点分别测取两个保温杯的水温。
当6小时时,我对两个保温杯水温进行测量,如图所示,此时两个两个保温杯里的水温已有差距,ATB内的水温为72℃,梦重力则为66.7℃,相差5℃。
第10小时,对保温杯内的水再次进行测量,此时ATB内的水温为66.8℃,梦重力则为58.7℃。可见,在室温条件下,10小时内,ATB内的水温下降了16℃,而梦重力下降了24摄氏度,两者相差8℃,且这温差还在随着时间越来越大。
不难看出,在保温能力上,ATB相比大众品牌有着明显的优势,使其完全可以胜任户外活动中使用。
关键词2:即开即饮
ATB的方便之处还在于它的瓶盖可以当作小水碗使用。如果说ATB的长效保温能力解决了徒步最后几小时水温不足问题,那么这个设计则解决了最开始几小时水温烫嘴的难题。
这个设计更像我们的保温壶,瓶盖水杯,随时取饮。现在的虎牌、象印以及膳魔师家的超轻系列清一色的取缔了这个设计,改为了更为方便的一键开盖,瓶嘴直饮。这个设计不可否认确实十分方便,使我们单手就可以对保温杯进行操作。然而这个方便是有前提的,前提一是水温合适,可以直饮。或者选择前提二,身边有可以盛水的器具。
前提一的问题在于,这类水杯如果想要水温合适,那只能降低整杯水的温度,也就意味着将彻底降低保温杯的保温起点。ATB的瓶盖两用设计优势就在于从整杯水的概念中脱离出来,化整为零,让我可以“热”水三千只取一瓢来饮。
前提二则更适用于左手保温杯,右手饮水杯的家居、办公室环境。而在户外环境中,额外准备另一件饮水器具,则会增加我们打包上的烦恼,取出时也可能会有一些不便。同时,还会增加不必要的重量,将超轻的“优势”抵消掉。
关键词3:操作方便
我们在寒冷地区通常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当我们需要拧开瓶盖时,由于手套摩擦力的原因,往往需要经历“摘掉手套——拧开瓶盖——戴回手套”三个步骤,这样一是太过麻烦,二是在冷的时候摘掉手套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而ATB的瓶盖设计则良好的解决了这一不便。方法也很简单粗暴:通过增加摩擦力。
ATB的外盖顶部和杯底使用了可替换硅胶圈进行覆盖,一方面用于保护杯子磕碰,另一方面则是用于加大摩擦力,使外盖变得容易拧开。
内盖瓶塞顶部则设计成了六边形,为手部操作提供合适的着力点,更大程度增加摩擦力,降低了操作难度。
关键词4:材质安全
关注保温杯的人不难发现,在一些正经的保温杯介绍中,均会提到一种材质——304钢。
我们有时会想要在保温杯中装些热茶或冷饮等来增加口味选择,而这些饮品或酸或碱,均会对杯壁造成腐蚀。而杯壁被腐蚀的结果就是造成重金属元素的析出,喝下含有重金属元素的饮品便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304钢的特点在于,它对酸碱溶液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它也是经过国际认证的可用于制作保温杯的食品级不锈钢。
而ATB不仅外壁使用304钢进行防锈处理,内壁更使用了耐腐蚀性更强、价格也更贵的316钢,使饮水安全能够更具保障。
结语:
诚然,选择更加轻量化的装备在户外活动中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我们对一个概念产生偏执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在户外装备的选择上,最首要的标准依然应是“适合”。在“适合”的同时更加轻量,才应该是我们选择一件更好的户外装备时应有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