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游记】京东首关——九门口水上长城免费游
端午出去走走,临时起意的成分更大一些。
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文化遗产日”。
家乡的九门口长城作为东北三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11号这天免费向游人开放。
我们也是端午节前一天在微信的朋友圈分享到的这个好消息。
2016-6-11 (五月初七),端午小假期又逢文化遗产日,有了时间又有了免费的旅游胜地,天赐良机,一定要出去走走的。
尤其是岳丈、岳母年岁渐高,之前也曾在言语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想老两口单独去爬爬长城的想法的,时不我怠,一定要陪二老好好溜达溜达的。
还别说,这阴历五月还真是出游的最佳季节,青山绿水,风轻气爽,既无烈日袭人,又无蚊虫相扰。
简单地用骑行软件作个记录,权作证明本文所言非虚吧!
九门口水上长城,是绥中最重要的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万里长城上唯一一个涉水而过的要塞,其景色异常雄伟壮阔。
我们去的时候早已游人如织了。
燕山余脉蜿蜒而来,狂狷奔涌的九江河水从中间将其拦腰切成两截,山水之间,九门口水上长城应运而生。
也幸亏有这段古长城,才将这道险峻的名叫老牛背的山连接起来,形成一道军事上常说的一将守关、万夫莫开的关卡。
登临九门口,你会看到两个细节。
其一,九门口关墙的正门上,刻有四个相当傲气的大字:京东首关。这块门碑把我给震了,一直以为,京东首关应该是山海关,怎么会是九门口呢?
其二,九门口长城的城堞,每个发射弓箭的垛口,都在朝向关外的一边。这些垛口也把我给震了,每个弓箭手瞄准的目标,不就是那一支支胆敢前来与中原叫板的马队吗?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东北三省在长城之外。
其实,在山海关以东还有长城,它翻山越岭,据险而建。那是当年大明王朝为确保辽东地区安全,修建的一条西起绥中县李家堡乡西北山谷,东抵鸭绿江畔的长城。因当时这里是明朝的边地,故史称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蜿蜒于绥中境内崇山峻岭之中的长城全长五十余公里,共有敌楼一百余座,烽火台二十多座,加上这个东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长城在这里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九门口长城那水面上的城桥、山脊上的城垣,那城垣上的关城、墩台、敌台、哨楼、烽火台,尤其是那“水在城下走,城在水上游”的独特景观,委实峥嵘奇崛,不同凡响,顿现历史的鬼斧神工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在九门口关墙上徜徉的时候,有人指着关墙下的一个小村庄说,那里住的是义乌兵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就是当年的戚家军。
历史几度更迭,城头旌旗变幻。当年,吴三桂是山海关和九门口的守将,最后却在这里引清兵入关,终结了苦撑二百六十七年的朱家天下。
在九门口,我登上女墙,面向冀东敞开的谷口,想到绝望的吴三桂,踌躇满志的多尔衮,目空一切的李自成,真的没有任何情绪流动,无法模拟他们的厮杀,他们瞬息万变的心理。
九门口时称一片石关,那道险隘像一块巨幅铜雕版,一丝一缕刻着吴三桂的痛苦抉择、多尔衮和李自成一决雌雄,直奉军阀角斗的细节。
伫立盛开的荆条花丛,嗅着紫色的细碎花朵的清香,我眺望着远处林立如桩的敌楼,两两相望的烽燧和关城,以及巍峨耸立于崇山峻岭之间的边城、卫所、墩堡和烽火台……内心似有所动,勤劳和天真的古人啊,为了江山永固,万寿无疆,多少个孟姜女在这荒凉的边地上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又有多少戎边的将士马革裹尸,血染沙场。
二老一直身体欠佳,走不得太远的路的,今天许是心情好的缘故吧,居然可以在蜿蜒陡峭的长城上拾阶而上了两个墙台。孩子们蹦蹦跳跳,穿梭往来,那份活力与朝气自是不用细说。
一队队游人蚁阵似的在嘈杂的声浪中蠕动和穿行。哈哈!我们发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宝地儿”——
围城?水牢?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神秘的所在,我们人多胆子大,决定一探究竟。
还真有些古墓探秘的感觉,幽深狭窄高兀的台阶在经过曲折盘旋后,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坐井观天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悲催,插翅难飞,英雄气短莫过如此吧!
2016年的端午,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留下了两位老人开心的身影,留下了两个孩子开心的足迹,也留下了我们夫妻开心的回忆。
行色匆匆,原本没有形成文字之意,奈何太过喜欢此次的奖品——沃德最新款单肩挎包,这个端午注定难忘!
谨以此记,家人留念,示爱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