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68越野第一人顾冰:对巨人之旅和八百流沙念念不忘丨MAX探索客
点击上方观看原创专访视频
和顾冰谈话永远是件愉快的事情。尽管面对镜头略显拘谨,但他的语言干净、直爽,轻易地向你打开了一个跑者人生的大门。
我最开始跑步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是为了逃课。我们老师说,如果你去练跑步,就不用上第三节自习课。然后就这样,我就踏上了跑步这条不归路。
开始的时候跑步很一般,就是为了逃课嘛,在班上也比较捣蛋,在县里边比赛也没有拿过什么好名次。到我上初一的时候。初三有一位小姑娘,她非常厉害,在我们县里边经常拿冠军,而且还是纪录的创造者,她就免试到了我们县里最好的高中。
这个时候男孩可能稍微有一点懂事了,我就想我也可以这样去通过跑步,然后上一个好的高中,然后让自己父母让自己家里边高兴一点。
然后从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刻苦训练了,大概有八九个月,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每天4点半起来,然后跑步跑五公里十公里,然后做俯卧撑,做深蹲,做仰卧起坐。那个时候也小,也不知道累,也不知道冷,大冬天基本上出去就是一条单单的短裤。北方还是比较冷的,基本上都是零下。
经过这多半年的训练,到了我们县里边一年一届的水平比较高的运动会。测试的时候,突然跑了个9分48还是9分27,我忘了。我一直以为老师的手表坏了,一直不敢相信。后来就去报了1500跟3000米。后来临近比赛时改了,没有3000米比赛了,改成5000米了。我说5000就5000。因为参加这个项目人并不多,我们就跟高中一块比赛,我是全场第一名,然后拉高中的两圈,破了我们县里边20年的纪录,跑了16分17秒我记的。
后来,我也是顺利的上了高中,这是我家人没想到的,因为我们家里边基本上都是初中小学毕业,然后我父母对我的期望也是能读完初中就行。只要不犯罪,不进监狱就好。哈哈!
后来我去了市里边练体育又练了差不多一年,就被选拔到了省里边。省里边当时还练的是5000米和3000米障碍。3000米障碍这个项目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它是一圈大概就五个栏,大概0.914米高,大概5米长,还有水坑。
因为那个栏你不可能踢倒的,只有你倒。所以说在3000米障碍训练中很容易受伤的,我练了大概有两年多就脚踝骨裂骨劈,然后一直好不了,当时就没到全运会就退役了。
退役就去上了大学。然后大学里边其实心还是不甘的。因为练了(跑步),因为小时候别人都在玩的时候,踢足球打篮球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我都在训练,心不甘,毕竟耗费了3、4年的时间。
后来就在网上看了一个纪录片,叫24小时马拉松。讲的是台湾的一个选手叫林义杰,战胜了俄罗斯的选手,美国的选手,还有英国的一个长跑女王,都非常厉害。因为林一杰也是一一个体育生,他在这上面能取得成就,那我应该也没问题的。
当时就在网上查了一下,离我最近的应该是北京马拉松,7月份。然后报了名以后,练了大概两个月。当时,09年的时候,跑步的人还少,特别是县里边。你穿个裤衩背心在大街上跑步,基本上都被别人认为是神经病。我就这样跑步,让朋友骑车,带我训练了两个月就去参加北京马拉松。
我第一次跑,还是比较保守,跑出了2小时31分51秒这个成绩。在国内来说,当时是业余排第一第二。也是没有经验也不敢跑,下来以后很轻松,我就感觉很简单,感觉一点意思都没有。跑了大概有两三次感觉就没有挑战性,慢慢就就转到了户外。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镝木毅——日本的一个越野跑者,他在勃朗峰取得一些前三名的好成绩,到目前为止应该是亚洲最好成绩。他在我们国内参赛两年,连续两年冠军。因为他,我们有一帮小伙子都比较有情怀,要和他较量。我说好,走,去跑一百公里,就这样参加了第一次一百公里。
当时是11年,参加百公里也没有经验,就是裤衩背心,一双马拉松鞋,手里边拿瓶水,就跑一百公里了。因为马拉松选手选鞋都是正好的码。到50公里以后,脚基本上就废了。我十个脚趾,直接掉了九个指甲盖。我是两个手拿着我两只鞋,光着脚跑下来后50公里的。然后最后搞了个第八,心里边还是比较满意的。
然后9月份报了门头沟一百,当时国内有两个一百,一个是北京TNF100,一个是门头沟100。那次中央五台直播,我比较幸运,拿了第一名。因为第一次跑的时候感觉没有跑出来节奏,第二次基本上跑的就是一气呵成,下来也很舒服,也心满意足了。我说算了,不跑了,回家。
待了大概有半年吗?对一百公里又不满足了。当时因为泰尼卡的原因,看到了巨人之旅,意大利的比赛330公里爬升2万多的一个比赛,产生了去的念头,然后就跟泰尼卡发邮件,申请看能不能去代表泰尼卡代表中国去巨人之旅。
然后我就跟泰尼卡算是合作了几年,每年都去欧洲比赛,在欧洲学到了好多东西。在欧洲跑得快的,不一定是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你看的不起眼矮矮胖胖的,但是上坡下坡基本上看不到人,那人简直就是往下飞往下送自己。
我说对方真是不害怕。但是后来想一想,他们可能在一个环境下经常登山,经常上下山,肌肉已经慢慢适应了,它已经适应那环境了。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来说,越野跑都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这三个国家的水平是最高的,当然越野跑最鼎盛的应该也是在勃朗峰那边,比赛也是比较多,水平是最高的。
当地的群众也是太热情了。不管是哪个时间段,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山上你看不到人的地方,他们会穿着雨衣,在帮你加油,即使下大雪的时候。他们见到人,不管你是第几名过来的,都会给你喊,“加油!好样的!”然后喊出你的名字给你加油。
当地的山地气候。除了我们国内的一些高海拔地区,基本上像北上广遇不到那样的天气,所以说国内出去比赛的话,往往会不占优势。
我再次受伤是在14年在杭州的时候,当时参加比赛比较多,基本上每个星期有好几场比赛,因为年轻也不知道调节自己,后来跟腱受了伤也没在意。大概过了一两年以后,还能跑,但是没想到能到现在这种这么严重,甚至有时候走路都比较困难。
那时候参加比赛像100公里,168公里、300公里,喀纳斯的330,然后八百流沙。这些比赛,基本上受伤以后就会受影响了。我想受伤了虽然跑不快了,但是我可以跑长一点,熬熬他们。但是这个想法错了,因为我发现熬到后边的时候,反而把自己的伤病恶化很多。
我参加两次八百流沙,17年退赛在二百七二百八十公里,今年又退赛,还是在二百七二百八十公里。还是跟腱的原因,因为我意志力是没问题的。当时我跑到二百四二百五就知道,我有可能退赛了。因为我到很难受,我就走得很慢,想的也很多。
但是我还是想完赛,我就快速到一个点。到了那个点以后我就想不要跟我讲话,我就进帐篷睡觉,我睡一个五六小时,可能肌肉包括这种伤病会会缓解一下,不管是第二名还是第三名过来没有。但是再次出发,走一两公里以后,还是疼的比较要命,两次都是打了救援电话。
我觉得我还会再去的。因为这么多年,心里边一直挂念两个比赛,一个是巨人之旅,一个是八百流沙,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完赛的。我心目中对这两个比赛的目标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创造一个记录,或者是拿下当年的冠军。屡败屡战吧。
像300公里以上的比赛,印象中最艰苦的应该是经过高海拔的时候。这次八百流沙,就有超过3500米的垭口。过这样垭口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又冷又饿。有时候身上发热,想脱衣服,脱了衣服以后风又刮得特别冷,感觉身体一点力气都没有,走路晃悠那种感觉,可能大概就一两公里、三四公里,但是很难受很煎熬。躺下来睡觉嘛,紫外线又晒得特别厉害,又怕被狼叼走。
晚上到到帐篷里边睡觉的时候,也是比较困难的。一睡就不想起来了,外边太冷,帐篷里边暖和。我说睡30分钟,好几次我就一直往后推,推来推去,还得走。一个是我想拿冠军,第二个是我想到下个大站,去吃东西。
就想吃东西,我要是不吃东西,肯定是路上太难过了。路上也没人跟你聊天。说实话有人给聊天的话也懒得搭理他,因为都比较累,比较痛苦。
大部分路段前后都没人。如果你想得到成绩,基本上不可能跟着人走。你知道,首先你们俩节奏不一样,第二个如果你们俩在一起的话,他还想着把你拉开。竞技运动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你要想拿冠军,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肯定要忍受最大的寂寞,才有可能得到冠军。
有时候我在想我路上真的好无聊的,我就想现在给我点瓜子,我嗑瓜子,可能会稍微好一点。有的人喜欢听歌,但是我听歌会很烦。可能见到志愿者会高兴,但是说话也是心不在焉的,就想吃点喜欢吃的东西。
八百流沙前,基本上我就每天去山上转个5到10个小时不等,有时候看体力,有时候会长一点,有时候会跑个一天一夜。和比赛不一样,训练需要自律。你有训练就有好的成绩,没有训练量的话,基本上上不去的。
我喜欢大理、崇礼这些亚高原2000米左右的地方,这些海拔还是比较舒服的。当然太高了也受不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去阿里。我刚到拉萨基本上动不了,跑不了。在大理虽然跑得慢,但是我可以跑。
关于地形,像八百流沙的话,基本上你就不需要那么多爬升,基本上你跑就是有氧的。最主要还是管理睡眠吃喝。
越野跑对我的生活对我的改变还是特别大的。我可以去读高中读大学,甚至读研究生,这都是通过跑步得到一些改善。现在的话,其实跑步最大感受我觉得还是交友,因为身边的朋友就是各行各业的朋友,可以丰富一下自己,然后跟他聊聊天,然后跟他们在一起跑步也可以学到好多东西。跑步的人相对来说比较淳朴一点,大家在一块跑完步喝酒吃肉。
越野跑对家庭来说也非常重要的,因为周末的时候大家可以带上老婆孩子一起去山上走走,看风景。
有的人上山越野跑,是为了吃喝。在欧洲,吃的就是一些什么奶酪火腿面包法棍,这些都是当地人喜欢吃的东西。国内有时候就是泡面、榨菜,可能跟国外比起来有点寒碜,但是这是我们喜欢吃的东西。现在比赛好高端,什么羊汤、炒饭、馄饨,反正什么都有。秦岭去了四五年。肉夹馍、凉皮、米皮做的非常好。
之前好多朋友会说你转行吗?转业,然后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我觉得我这么多年感觉不想离开跑步了。有的人说你可以跑一辈子吗?但是反过来说我更想简简单单的去跑步,简单的去生活,一辈子,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人说,对于跑步来说,你去养活一个家庭,或者是在大城市生活比较困难,但是我觉得不管是跑步还是其他行业,大家做什么的都有,你只要对生活乐观一点,我觉得大家在一块都挺开心的。
欧洲有好多职业运动员,就是职业越野跑运动员。在国内这两年也刚刚兴起,他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品牌方的一些签约费,包括一些一些其他方面的费用,出场费这些东西,我觉得生活是肯定是没是没问题的,但是暴富是不可能的。哈哈!
还有人说跑步跟吸毒一样,特别是跑越野跑跟玩铁三的,我觉得是这样,因为装备太贵了。我最早的时候跑步就是特别简单,裤衩背心、一双双星鞋就可以跑。但是现在这些高科技进来以后,可以满足大家各个方面的需求,比如说提高一些成绩,更舒适更漂亮这些方面。我有几个女性的朋友对于跑步的认识来说——就是我报了一场比赛,我又可以买新衣服了,我又可以买新装备了。
每个人的认识不一样。我觉得我到一个点,就是说又可以遇到好多之前那么多年一起参赛的朋友。他们说,你还在跑步,你还能跑,都是这样讲的。所以说跑步还是挺好的。希望自己一直能跑下去。
最近的计划是先康复,然后明年有机会再参加一下UTMB、巨人之旅、八百流沙这样的项目。长距离赛事,心态成熟一点会更稳定。可能五年前的时候,我是不这样想的。因为我觉得跑步低于4分的配速跑,那就没有意义,也是年轻也比较狂当时。但是现在想一想,我觉得是越野跑,你基本上能用到4分的配速者很少。
不管你是100公里还是168的,能用到4分5分的配速,基本上就是冠军。所以说长距离还是一个心态。但是你要是说让年轻的小伙子去参加这个长距离来说,他忍不住,控制不住速度,会往前冲的很猛。
所以说你看像欧洲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比赛小伙子都是根本看不到人,前面都是大爷跟大妈。国外的赛事都是中年人是吧,你要想成为一个王者的话,可能跟心态还是有关系的。但是国内不一样,国内基本上都是二三十岁小伙子拿冠军。但是长距离你可以观察一下,就像168以上,在国内基本上都是一些上年纪的,能拿一些好成绩。
包括今年的刀疤(李仁力),因为刀疤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最早刀疤我们认识在15年三峡168的时候,当时我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时候。那时候认识的刀疤,他是一个普通的选手。但是他以前高山就是登山攀岩这种。虽然不快,但是他心态好。第二个,他稳呀——我知道我拼不过你,前面我就不给你拼。
他不管是补给还是装备上,都会严格要求自己。有时候我参加比赛,会要求一些最简的装备。就说冲锋衣,我可以装一件皮肤风衣去,但是这样是对自己不负责的。你要是到一些高海拔的比赛,很痛苦的。17年的时候在勃朗峰,2800米还是2500米,忘了当时跑到了106公里。我失温了,我第一次感觉到特别恐惧,那种感觉,就是冻得我没知觉了。
感动的事儿,比如17年参加八百流沙的时候,我买了十个哈密瓜,然后被大家称为瓜王。后来想了一下,哈密瓜可能太甜,每次我都鼻子都上火,又流鼻血又窜血的。可能跟这个有关系,下次应该改一下,少吃点哈密瓜。我是跑到270退赛的,也是因为跟老外拼了200多公里,在那一段可能是唯一一个中国人。
然后R8那个点大概就是300公里那个点没到,志愿者听到我退赛的消息,大家都掉眼泪了,后边在哈密瓜上写到——瓜王顶呱呱。对,我觉得赛道上真是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志愿者,包括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去完赛或者去享受比赛,享受胜利的果实。
采访丨 何亦红
供图丨 顾冰
视频制作丨马上走户外影像工作室
出品丨MAX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