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雀儿山自主攀登

[甘孜]雀儿山自主攀登

时间: 2014-09-20 08:00 至 2014-10-07 18:00

集合:四川甘孜德格县

类型:登山

难度:很难

费用方式:免费

人数限制:0人

人气值:128分

2 1人赞 分享到

活动介绍

本次攀登为阿式攀登,纯自主,对每一位队员的要求都非常高,必须有5000米以上自主攀登经验,娴熟的冰雪技术,救援技术,风险评估能力,团队配合等等

联系QQ:331409847
微信见下面二维码

攀登路线:
海拔4020米的BC——碎石坡(30坡度)——峡谷——两段5米高的台阶——草林坡地、碎石坡(40-60坡度)——平台雪线——C1——冰川雪原——冰雪陡坡(40-50坡度)、乱冰区——C2——约15米高的沉积冰壁(60—70度)——C3——过梯子——高约10米——冰雪坡——坡度60——70度、高约50米的冰壁——山脊——顶峰
备注:在攀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突变,安排预留1到2天时间等待好天气。

大本营一般在4000米的森林末端,相对主峰有近2100米的高差,这是攀登雀儿山的难点之一,也是雀儿山独到之处。从大本营到顶峰通常需要建两到三个营地。大本营可以设在传统的新路海边的滩地上,这就是通常的4000米大本营;也可以设在约4300米的干海子滩地上,这里抬头就可以看到挂在石崖上的破碎的冰川舌,冰川河在营地约三百米处通过一个高差约七十米的瀑布倾泄下来,营地边是河道,但不用担心河水上涨冲了大本营,因为河水还未上涨就泄往下方三百米的新路海了。设在干海子的好处是如果从4000米的大本营上到4950米的C1会感到很吃力,而进驻大本营多走三百米,从4300米至C1的4950米就比较容易一些了。缺点是一般大本营的物资量较大,4000米至4300米只能靠人工,运输方面困难就要大一些。新路海保护区入口的海拔是4000米,如果是骑马至传统4000米大本营队员体力几乎没有什么消耗,这一天上升三百米至干海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从新路海进大本营可以从海子的东西两侧绕进去,西边只能走人,还要钻树林,运输很不方便。东边马队在水小的季节走海子边,水大的季节则要翻到不算高的山梁上走,绕下山梁后要通过四五条冰川河,水急且冷,要注意被急流冲向海子,骑着马时也不能大意。从新路海保护区入口至传统大本营,从西边步行约需走两小时,从东边步行或骑马约需三小时。
从传统大本营至干海子要穿过一片灌木林和乱石沟滩相间的坡地,路不明显。沿着冰川河的右侧向上走即可,在灌木林里能够看到一座不高的、岩壁被冲刷的非常干净的小山,从右边绕到与小山一般高时就是干海子了,除了营地边有一些灌木外,再往上直到C1就只有乱石坡和零星的一些草皮了,大的乱石很好走,不象碎石坡上一步滑半步。
还是沿着冰川河的右边走,4600米处有一条深沟,两边都是五十米以上的陡崖,而沟中的坡度在三四十度左右,沟宽约十米不等,冰川河占去一半以上,沟长在七十米左右,有两处台阶需攀岩才能通过,好在都只在三米左右。夏季河水很急,注意不可涉水。而我上次五一期间来时,此处只是雪层下有暗流,人从雪上走就容易的多。
上了第二个台阶后不远就向右转,然后沿着右边的山体向上攀登,夏天能够看到大片的乱石坡,走起来比较容易。五一左右由于乱石上存有浮雪,雪不硬的话陷进坑里容易崴脚。
冰岩交界处就是ABC了,海拔4900米,海拔5000米冰原的东边缘,向南一百就连接着向下倾泄的冰舌。攀上一段约三十米高约六十度的冰坡,这里也可以做一些基础的训练,否则完全可以从不远的地方约二十度的坡上绕上去。
坡的上面就是通常所说的C1雪原,夏天的时候则是冰原,面积说有三十个足球场大一点都不夸张,稍稍有点从西向东的小坡,中间也有一些不规则的突起,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建C1。如果体力尚可的话建议尽可能向里面走一些,以减少攀登至C2的压力。C1的海拔高度在4950至5000米之间。
C1冰原能够看到许多明显的冰裂缝,如果是有雪的季节,这一段则需要边探路边前进,会稍稍耽误一些时间。从ABC向顶峰方向(南)走由于中间有一座在地图上标为5290米的岩石山挡着,仍需要向右绕才能上去,所以此时C1就需要继续向5290峰的右下方靠近,视体力情况距离5290峰越近越好。
5290峰西侧是一面高达两百米,坡度从80度至50度的雪岩混合坡,直接攀登的难度较大,可以从西侧不远的乱冰区直接向上攀,但要小心此路段有大量的冰裂缝,过雪桥也要多考虑它的稳定性。88年中日联合攀登是从更西侧较平缓且安全的雪坡上攀登的,但那样走要多绕一公里以上的路程,这样即使是走雪坡也是很艰苦的。
过这段乱冰区可以说是C1至C2间的难点,找路和结组保护是完成的关键。过了这段乱冰区就是通常所说的C2雪原,该雪原也有十多个足球场大,也是尽可能多向里(南)走,视当天的体力而定。
C2的高度在5350米,东侧不远就是5290峰,西侧约两公里是雀儿山II峰,又叫多浦峨扎(6119米)。而正南面就是主峰,其东西向的山脊使到C2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横向的山脊面,主峰峰顶被一个雪包挡着此时看不见。
从C2向上看着似乎是一个大大的雪坡,但实际攀登到5600米时则进入了一片冰裂缝的迷宫,这些冰裂缝也许叫冰断层更恰当一些,裂缝宽都在三米以上,深五至十米,裂缝壁都是直角,还有不少是仰角,能够看到一些冰帘挂在壁上,我们在一条缝里找到一处约六十度的转折缝攀上去,我自己尝试从直壁上攀登,由于壁面实际上全是雪层组成的,吃不住冰镐,冰爪也站不稳,攀登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没有安全感。
翻过这一部分难点就到了C3平台,面积如果还是以足球场为单位则只有一至两个大了。这里的高度是5750米,如果体力尝可的话也可以再上一些,5950米还有一个不错的平台。C3的位置高一些就可以为次日冲顶打下基础。
在C3看顶峰似乎很近,但那个雪包仍然挡着主峰,使人误认为主峰是一个很容易上的雪包包。这里除南边是一面山脊墙一样的耸立着外,周边雀儿山II峰稍远已不再显得高大,其它群山就更为小巧了。这里就已经应了一句古话: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从C3冲顶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我们攀登到顶峰下的垭口可以说没什么难点,垭口再向南是无雪的群山,垭口是一个雪檐,向下的南侧是不少于五百的陡崖,这里向顶峰的山脊有一段陡坎不容易上攀。我们向左移了十多米,找了一面约六十度的坡开始上攀,通往顶峰的山脊上有两大岩石块,我们攀的路线正对着下一点的岩石块。到了岩石块后并不能安全的从山脊上向顶峰攀登,因为刃脊的刃处太狭窄,我们只好下了几米从约六十度的坡上横移,移到第二块岩石处再攀上去,翻至刃脊的南侧再继续横移,因为北侧将要面临的就是一个雪球状的峰顶,刃脊南侧还有个六十度坡可以攀上去,而北侧将面临的是仰角攀登。
结组攀到峰顶,顶上是一条长有十多米的平脊,可以站十多个人,但由于风大人员一定要连接到安全的锚点上。从6050米的垭口到峰顶几乎是整个雀儿山攀登中最难的一段,如果不是结组攀登需要修路大约两百米。技术运用包括上攀、横切、上攀,修路可以将表层雪扒开,在冰层打上冰锥。跟随人员过结点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失误,否则等待的是万丈深渊和粉身碎骨。
雀儿山下撤从峰顶回到6050垭口后直到C3都比较安全,从C3回大本营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高差在一千五百米以上,还有一些危险的路段。最好从原路返回。我们是从5290的西侧的两百米雪岩混合壁上下降的,虽然省了一些路,但下降绳只能一个一个的下人,非常耽误时间。

雀儿山攀登以阿尔卑斯方式最为合适,正常攀登时间八至九天。如用极地式攀登,可以建好C2后将C2移至C3位置,除大本营外需C1、C2两套营具。
由于二郎山至康定间修路(318国道),两年内对于成都都还是单进双出,想走小金、丹巴一线省道或马尔康、炉霍一线317国道在四川都被严格的所谓路政管理(跨州营运)所不允许,所以路途时间要安排好。

行程安排

9月20日 T7当日到达成都
9月21日 成都—康定,海拔:2850m  住标间
9月22日 康定—甘孜县,海拔:3400m  住标间
9月23日 甘孜县—马尼干戈—新路海—白唇鹿自然保护区(雀儿山BC营地),海拔:4020m 住宿:帐篷
9月24日 在BC营地做适应训练,全套冰雪攀登技术、安全技术、救援技术、环境常识
9月25日 BC—C1,海拔:4850m 住宿:帐篷
9月26日 C1—C2,海拔:5350 m 住宿:帐篷
9月27日 C2—C3,海拔:5750m 住宿:帐篷
9月28日 C3—冲顶(6168m)—C1
9月29日 C1—BC—甘孜县
9月30日 甘孜县—新都桥
10月1日 新都桥—成都
10月2日 休整一天,自由活动
10月3日 成都—西安
10月4日 西安—包头
10月5日 机动
10月6日 机动
10月7日 机动

装备建议

冲锋衣
冲锋裤
短袖T恤
长袖T恤
羽绒服(充绒200克左右)
抓绒衣
抓绒裤
保暖长袖内衣
保暖长裤内衣
底裤
厚袜子(coolmax,羊毛)
头巾
绒帽
打劫帽
遮阳帽
抓绒手套(防风抓绒最佳)
防水登山手套
雪套
墨镜
专业登山墨镜
护膝
头灯
头灯电池
瑞士军刀
1L保温壶
饭盒
饭勺
徒步鞋
凉鞋(拖鞋)
冰爪
长冰镐
登山杖
安全带
菊绳或牛尾
抓结
上升器
8字环
主锁
散锁
高山靴
头盔
大背包(50升左右攀登背包为佳)
背包防雨罩
小背包(30升以内,上山之前携带随身物品)
相机包
驮包(120升以上)建议携带
物理发泡防潮垫(建议银搓)
睡袋(舒适温度不低于-18度)
相机
存储卡
相机电池
相机充电器
身份证件
钱包
硅化整理袋
防水袋
密封塑料袋
洗漱包
防晒霜
湿纸巾
防晒唇膏
洗发水
沐浴露
牙膏
牙刷
滴眼液
红景天
VC泡腾片
21金维他
散利痛
感冒药

晒图(65)

活动领队

地图